服務熱線:18853672655
郵箱地址:sdsqhb@126.com
公司地址:山東省諸城市龍都街道龍海路6號
一、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方案編制依據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三類標準;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2001修訂)
《電氣設計規程規范》GBJ54-83
二、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方案法律背景
在我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加以貫徹,受到全社會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執行上述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同時,廢水處理廠的方案設計是在以下法律文件的背景下編制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96)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防治法》(1984年5月)
《污染物處理設施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1989年5月)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1986年3月)
三、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方案編制原則
1、根據地上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和諧。
2、采用國內成熟可靠的處理工藝及技術,確保處理出水達到并優于國家現行雜用水水質標準;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成本,減少整個設施的占地面積。
3、采用高效、節能,技術先進、運行穩定可靠的的國內優質名牌設備及材料,降低系統的維護工作量,以保證系統的長期正常運轉。
4、充分考慮總體環境,在此廢水處理工程設計時考慮減震、防噪、除臭等措施,盡可能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5、設施布置緊湊合理,管線安裝整齊,布局美觀。
四、進出水水質
根據甲方提供的資料,本項目的處理前原污水水質,見下表:
單位:mg/L
污染因子質 | 設計進水水質 |
CODCr | ≤350 |
BOD5 | ≤180 |
SS | ≤200 |
氨氮 | ≤35mg/l |
pH | 6-9 |
處理后水質應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地表水三類類標準,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五、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工藝詳解
本工藝擬采用“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接觸氧化+沉淀+MBR膜+反滲透”工藝,該工藝操作簡單,運轉費用低,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是目前較為成熟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能有效地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本著處理效果好、運行成本低、投資省的原則,本設計具體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首先進入調節池進行均勻水質水量,本工程污水中有機成份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較好,因此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機物含量是最經濟的。由于污水中氨氮及有機物含量較高,特別是有機氮,在生物降解有機物時,有機氮會以氨氮形式表現出來,氨氮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標,因此污水處理采用缺氧好氧A/O/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即生化池需分為A級池和O級池兩部分。調節池內污水采用污水提升泵提升至A級生化池,進行生化處理。在A級池內,由于污水中有機物濃度較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它們將污水中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將NO2--N、NO3--N轉化為N2,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A級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O級生化池的有機負荷,以利于硝化作用進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濃度有機物,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終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經過A級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和較高的氮氨存在,為使有機物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趨于完全的情況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特設置O級生化池。
A級池出水自流進入O級池,O級生化池的處理依靠自養型細菌(硝化菌)完成,它們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源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為營養源,將污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O2--N、NO3--N。O級池出水一部分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另一部分回流至A級池進行內循環,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在A級和O級生化池中均安裝有填料,整個生化處理過程依賴于附著在填料上的多種微生物來完成的。在A級池內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在O級生化池內溶解氧控制在3mg/l以上,氣水比15:1。O級生化池一部分出水回流進入A級池,;一部分流入豎流式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廢水經水解酸化池處理后,進入接觸氧化/膜生物反應器MBR,在好氧菌的作用下,廢水中剩余的大部分BOD5可被降解為CO2和H2O。此外,膜截留作用能更好的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病源微生物。MBR處理后的廢水流入清水池達標排放。
沉淀池固液分離后的出水自流進入清水池后進入反滲透設備進行深度處理后排放。
沉淀池沉淀下來的污泥由氣提裝置,一部分提升至A級池,進行內循環;一部分提升至污泥池;污泥池內的污泥定期采用糞車外運處理。
六、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工藝特點
本設計采用的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接觸氧化+沉淀+MBR膜+反滲透生物處理的處理工藝在國內生活污水處理方面已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有以下特點:
1、水解酸化工藝替代功能單一的初沉池,其較初沉池有以下優點:對懸浮物去除率高,增加污水的可生化性,可減輕后續好氧處理的負荷;對污泥具有穩定消化的作用,使系統產泥量少。
2、好氧生化部分采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本工藝容積負荷高,占地面積小,具有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二者的優點,且處理效果好,耐沖擊能力強,管理簡單、方便,能耗低。
3、此污水的氨氮含量較高,需考慮到污水的脫氮處理。本工藝采用的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正是缺氧+好氧的反硝化硝化脫氮工藝,運行過程中好氧硝化液回流至水解池,在反硝化菌的催化下將硝酸鹽氮和亞硝鹽氮轉化為氮氣從污水中分離。
4、采用新型填料,掛膜快,壽命長,處理見效快;
5、充分考慮二次污染產生的可能性,將其影響降低至最低程度;
6、 采用集中控制、自動化運行,易于管理維修,提高系統可靠性、穩定性。